当前位置:首页 >> 内容详情内容详情

【历城民间故事】——龙庄传说

发布时间:2018-02-02 发布者:admin

历城区文化馆

      龙庄离着泰山十八里地,庄里有家姓宋的,主人家叫宋宝铭,他儿子叫宋振清,他孙子叫宋小,在学屋里念书。         正赶上那几年遭荒旱、不收成;宋宝铭又得了病,病了半个多月,嗯!他夫人也病啦,老两口躺在上房里,睡的对面床。

      他儿子宋振清请先生手搬大夫给俩老的治病,治来治去不见好,治到十来个月上,病越来越重。这一天早晨太阳冒红的时候,宋宝铭就病故啦。

      街坊、邻居、自家人都去喽,忙活着给他穿上送老的衣裳,停放起来;再说他那个女的呢?知道他不行了很犯恼,一口痰噎住,到了晚半响太阳还一杆子高的时候也过去啦。 街坊、邻居的就乱谈:“你看看!人家还是两口子吧!她男的早上太阳才冒红过去的,他女的不等太阳落窗也跟着走啦。”转过身来冲他儿子说:“宋振清啊!赶紧给你舅舅磕头去。”他儿子请来娘家人一商量:“老俩口子已然过去了,正赶上这号年月舅舅说是别讲究啦。这就看了两副棺木,把他俩入了殓,入殓三天看个日子就出了殡,鼓手、大杠挺场面,坟修的也不孬。

      丧事办完了,宋振清小两口盘算着过日子,俩老的病了小年数,拉的饥荒不少;来到年根底下债主上门来要帐,宋振清托人出文书卖地,卖了十二、三亩地,还了人家的帐,还上吃的药钱。转过年来,宋振清的媳妇李夫人对她男人说:“眼下咱卖了不少地,日子紧点不要紧,钱是人挣的,咱再挣啊。我也下点力,你也劳动好着点。“两口子说的挺好,春天耕过地,苗子挺旺,雨下的挺当时,看来今年年成不错。 唉!赶到挖出苗子来,别提啦!宋振清也病了,把他媳妇吓毁啦:“公公、婆婆全都过去,当家人可千万不能有个好歹。”这就赶紧请先生给他治,治了三个来月,这一天傍响午也病故啦,街坊邻居听见信儿都偎过来,有年纪的就说:“咱依不的爱好啊,眼下你这个孩子才16岁还小点,你得拉巴着孩子往前过;丧事就简单着办吧,弄两件子衣裳,把孩子他爹和俩老的埋成堆,修个坟就可以啦。”李夫人就依了街坊的主意。

        说话又来到年根底下,要帐的逼上门,李夫人又要卖地,街坊就说:“你还有六、七亩地,卖了也还不上帐,不如卖了宅子还上帐,剩下点钱,在庄外你那块地里盖上两间屋。”“好吧:李夫人又依着街坊的主意,请了中人卖了宅子,还上帐。”真格的在庄外头她那块地里盖了三间北屋,一间饭屋,一个栏圈。她这屋离庄不到一里地,屋后头有个泉子,叫细水泉,这个地点叫龙角沟。

        娘儿俩安下家,李夫人就说:“小啊!书咱是念不起啦,你就帮着我拾把柴,我弄盘磨子做豆腐,咱三天卖一包豆腐混口饭吃吧。”宋小就说:“妈!山上柴挺好打,我上泰安城卖担柴行吧?”说:“你行吗?”“行啊!我让俺大爷家柱子哥带着我,一回生两回熟吗。”就这么着,他家里三天卖了包豆腐,卖一担柴顾生活。

        这回咱不啦他,再啦谁呢?啦这个济南府东司衙门的周大人,周大人老家是泰安城的,家里有位小姐,人才好、手巧、心眼还好。西司衙门孙大人家有个少爷,想和周大人的小姐做亲。

        周大人说:“这个事好说,容我回去和夫人商量商量。”

        隔了三天,周大人吩咐家人备上一乘轿子回了泰安,他家在泰安城里,东西大街座北朝南,周大人的轿子进的西门快到府门口呢,正赶上周小姐周花站到台阶上朝东一看,从东边来了个卖绒线的叫刘小,刘小一晃振铃说:“姑娘:我带来的好粉、好胭脂、好绒线,你留下点吧!”周小姐乡楼上胭脂、粉有的是,顺口说了句:“你姑娘老了,我不用这个。”转身就走,她可没看见他爹回来啦。

        再说周大人哪,来到府门落下轿,正巧听见周小姐说:“你姑娘老啦,我不用这个了。”嗯!周大人听着扎耳朵,越寻思越不是滋味,进了府到了待客厅,家人一看大人回来啦,赶紧沏茶上菜,酒席伺候。夫人知道老爷回来,急忙来到待客厅,说:“老爷回来啦?”“回来啦!”“老爷回来有事么?”“有事没事的不兴回来么?”“嗯!”夫人听着不是个话茬,往下没改吱声。“老爷!回来累的慌了,我给你满个酒吧。”周大人接过酒来,脸上似笑不笑的,喝了几盅不喝了,多少吃了点饭,吩咐家人撤下去,家人端上茶水,周大人说:“把书童小春叫来。”小春来到待客厅说:“大人!你叫我有事吗?”周大人说:“明天早上你去通泰安城的大道上,给我领回个年轻的、十六岁以上、二十岁以下、脸上没麻子、头上没疤瘌、一把好头髪、一副好身架;不要歪咀的、不要斜眼的、不要罗锅、也不要拐子,要个好胳膊好腿的好小伙,办成后老爷有赏。”

        小春听说办成后有赏挺欢喜,回到住处睡不踏实,光怕耽误了。到了后半夜,离天明还有两个时辰,就爬起来穿上衣裳,来到泰安城东门的大道上。等了一霎,听见过来一伙说话的,小春就问:“干么的?”“上泰安城的。”走进了一看,是伙十四、五的半大孩子,小春一看年纪不行,也没再搭话。又等了一霎,又过来一伙,小春说:“干么的?”“上泰安城有事啊。”这一伙走过来就问:“你在这里干么?”“我……我不干么,问问不行吗。”“感情来到近处一看,有妇女、有男爷们儿,就是没有年轻小伙子。

        过去这两伙也就傍明无啦,老过过来个挑担子的,来到跟前,小春喊了声:“站住,”“做么?”“我给你说句话。”说着话,小春上前一把拉住担子。这是谁呀?宋小,上泰安城卖柴去。宋小放下柴担,小春就问他:“你姓么?”“我姓宋。”“哪里的?”“龙庄的宋小啊。”“你干么去?”“你没看见么?我卖柴去。”“你今年多大?”“你问我多大干么,别挡我道。”“哎!哎!别慌着走,我问问你今年多大?”“我呀?今年十六过去了,刚十七。”“十七岁正好。”我再仔细看看。“脸上没麻子、头上漆黑的头髪、看身架也不错。”“你再走走我看看。”“你叫我走走干么?”“我叫你走你就走,你再伸伸胳膊。”小春一看,走的不错,也没残坏,“啊!就是你吧!”“就是我啥啊?”小春说:“周大人叫我找的就是你。”宋小一听害了怕:“我没犯法,大人找我干么?你看看俺的命不吉吧,死了爷爷、奶奶、没了爹,娘俩个打柴、做豆腐顾生活,没寻思又碰上这么档子事,没办法走就走吧。”

        宋小跟着小春来到周大人府上,太阳就冒红以后啦,周大人听了小春的禀报,说:“把他带进来。”宋小听见大人传他,心里跟揣着个小免子似的,低着头走进待客厅,站到一边不敢吱声。周大人仔巴细地瞅了瞅,就问:“你家住哪里?姓啥?”说:“我家住龙庄,叫宋小。”“宋小?你没个大名吗?”“俺念书的时候,老师给俺起个名小宋彩扬。”“哦!宋彩扬,这个名不孬,你有媳妇吗?”“大人,俺是个穷人,靠卖柴为生,哪来的媳妇呢?”说:“这么着我给你找个家下。小春哪?”“什么事?大人?”“你去叫着小姐,跟这个人一堆回家过日子去吧。”

        小春这才明白,闹了半天是这么一套。也不敢言语,到了后面见了老夫人说:“太太你知道吗?老爷叫我领来个小伙子,让小姐跟着他走呢。”

        老夫人一听就打哏了,又问了一遍:“真事吗?”“真事!”“我上绣楼去。” 老夫人急忙来到绣楼上,周宝花洗罢脸梳上头正在换衣裳,一看见她妈:“妈:您来啦。”“孩子,你怎么冒犯着你爹啦?”“没有啊。”“你说什么话了?”“我没说什么。”(她无心说的话根本没寻思。)老夫人说:“你爹派人领来个小伙子,今年十七岁叫宋彩扬,让你跟他回家过日子去。”周宝花听到这里明白啦,涙汪汪地说:“妈!昨天我跟那个小货郎说了句你姑娘老了,我不用这个啦,没寻思……”“哦!孩子别说啦,你爹是寻思着你今年二九一十八岁,闹着找婆家,可你爹正在气头上,谁能劝的下呢?”

        老夫人下了绣楼来到待客厅一看,周大人脸不是脸,鼻子不是鼻子:“老爷!咱那闰女怎么得罪着你啦,哪句话说的不好啊?”“别问啦,赶紧打发她走就是。”“老爷!咱就这一个闰女,你怎么……”“打住吧!今天我说了算,叫她走,别叫她老在家里。”老夫人一看劝不下,转身回到房里包上五十两碎银子,又打开箱子包上两包袱衣裳,递到周宝花手里。“孩子!……”“孩子”这两个字才出口,老夫人眼泪就掉下来,“妈!”周宝花也哭啦;老妈子、丫环都跟着哭,哭还都不敢放声,怎么呢?怕周大人急哩!

        哭了一阵,老夫人说:“孩子别哭啦,小春!领他俩走吧。”小春领着宋小和周宝花出了后门,宋小说:“小姐!我还有担柴,得卖了它。”今天这个宋小是扁担开花,时来运转,走出不到一百步,把柴卖啦,担子扛到肩膀上,俩包袱一头担上一个,宋小在前,周宝花在后,出了泰安城,直奔龙庄。

        俗话说:人逢喜事精神爽。宋小得了个媳妇心里高兴、走的快;周宝花呢,虽然说没出过远门,可是又怕撵不上宋小迷失路,紧赶慢赶,说着道着的来到啦。

        走着走着一拐弯,宋小站住 了。周宝花就问:“咱上哪里啊?”“来到了,那不是咱家吗。”周宝花朝前一看,二、三百步外,有三间茅草房,转遭是柴禾扎的园子墙,墙里面拴着个小狗,听见有人走道:“汪!汪!”的直叫,从柴禾门里出来个老妈妈。宋小他妈抬头一看,她儿子挑着两个包袱,后头跟着个千金小姐,就说:“回来啦?”“回来啦,妈!”“后头跟着的是那里的千金小姐啊!”“妈:她不是外人,是跟咱回来过日子的。”“你这孩子,怎么净说傻话呢,人家能跟咱吗?”周宝花悄悄地问宋小:“哎!这是谁啊?”“这是咱妈。”“哦!”周宝花紧走了两步,说是:“妈!您老人家好啊?”“好啊!好啊!”宋小他妈说着、笑着心里还是纳闷:“快点屋里坐。”进了屋搬下橙子,拿块手巾擦了擦,怕沾了小姐的衣裳。

        让着周宝花坐下,宋小他妈把宋小叫出来就问,宋小一五一十地学说,把个老妈妈欢喜地直抹泪,“这么着赶紧上庄里给你大爷、你大娘、你大哥、你嫂子送个信,叫他这伙来商量商量。”

        宋小跑的一股劲,礼数地一霎到了,拍拍门:“谁呀?”“我呀,大爷!”“有事吗?”“喜事。”“唉!宋小,你别糊弄我啦,你家整天做豆腐打柴顾生活,哪里来的喜事?”宋小给逼的没办法,脸红的和块大红布似的,把喜事一啦,宋小他大爷喜的没法,提溜着两棒子酒,来到胡同道里一咋呼,宋小他叔叔、婶子、大哥、大嫂都知道啦;有淘米的、有擀面的、有切肉的、有摘菜的。齐胡拉地来到他家里,宋小他婶子说:“老嫂子!给你道喜啊?”“同喜!同喜!”“嫂子!咱丁是丁、卯是卯,大喜事当日就好,拾夺拾夺屋子治下菜,赶紧让孩子们拜天地成亲吧。”“啊!就是呀。”宋小和周宝花在一边低着头答应着:“啊!行啊!”

        这就在条山几上烧上香,端上五碗菜,把酒满开,宋小和周宝花磕头拜了天地,把新人扶到里屋床上。众人们欢天喜地的喝酒、划拳、闹腾了一阵子,天黑了就都回去啦。

        宋小他妈把存下的布裂了一个门帘子挂上,说:“咱歇着吧。”就在外间屋里睡觉啦。

        里屋里,小俩口上灯说开话咧。周宝花说:“咱成了夫妻什么话也能说了,咱家指着什么生活呢?”宋小说:“你没看见吗?一盘磨子、一付担子,咱妈三天做一包豆腐,我三天卖一担柴,弄点粮食,推吧推吧掺点渣,就这么渡日啊。”说:“多么大的本呢?”“不过二十斤豆子的本。”说是:“不会多弄点豆子吗?”“没钱啊。”周宝花说:“没钱不要紧,俺来霎,俺妈给了五十两银子,你拿去当个本。”说着解开手巾,掏出银子。宋小一看愣住咧:“这是银子吗?”“这是银子。”“真是银子吗?”“真是。”“我打柴那峪沟里一山峪沟呢。”“我不信。”“你不信?我上茅厕摖腚纸就使的这个。”周宝花一听,笑着回过脸去。宋小说:“你别不信,到明天我给你担一担来。”

        第二天明了天吃罢饭,宋小挑了一担筐上了那个山峪沟,砍了一伙柴,又拾了两半筐银子,上面蓄上柴火,傍黑天就担回来了。周宝花一看,果然是白花花的银子,宋小说:“你比量比量,和你那个一样吗?”“没错啊!是银子,往后你就别打柴啦,光往家挑这个吧。”从打这,宋小就不打柴啦,每天早晨挑一趟,头午两趟,一天挑五趟,这一个月挑了二十五天,你合计合计挑了多少吧,在他那屋角上,培了一垛,上头用柴禾蓄着,谁也看不见。

        咱放下这头不啦,再啦啦周宝花她娘家妈。自古来娘家妈想闰女,老夫人不放心要去看闰女,和周大人一说,周大人这霎也回过味啦。说:“去就去吧,可你知道她住哪里?”“不是龙庄吗?鼻子下边有咀,打听着去就是。”这就拴上轿车,临上轿车老夫人又说啦:“宝花她婆家生活很贫苦,给她拿两个钱吧?”“周大人寻思:宋小家里一共三口人,给他二百两银子,买上三十来亩地,剩下钱把房子拾夺拾夺,也就够过的啦。享福没大享头,也难为不着他。周大人就说啦:“你给他们拿上二百两银子吧。”

        简短截说,老夫人坐着轿车,一路打听着就来到龙庄龙角沟细水泉。周宝花听街坊报信说她娘来啦,这就往外跑,隔着园子墙就咋呼:“俺妈!你可来啦。”“来啦:好闰女,哎!这是谁啊?”“这是俺婆母娘啊!”“哦,亲家好。”“哎哟!老太太你可好啊?快屋里坐。”让到屋里坐下,宋小她妈打发宋小到庄里请来街坊,炒了菜、点心啦、顺上酒满开,一些妇女陪着老夫人喝着;妇道人家喝酒也没啥喝头,也就是招呼招呼,喝了几盅,上了饭吃罢拾夺啦,宋小她妈说:“老夫人赶路够辛苦的,咱早歇着吧。”回过头来对宋小说:“孩子今晚上咱娘俩在外屋里,让亲家婆和她闰女一堆,说个话亲热亲热。”

        老夫人躺在坑上就悄悄地问她闰女:“孩啊!咱这里生活怎么样啊?”“不孬,每天也吃的挺好。”“不孬?一看这住处就知道怎么样啦,孩啊,你别这个样,你爹临来叫我捎来二百两银子,给你置点地。”“妈!你把银子拿回去,俺不要。”“孩啊!你怎么不要?怎么这么倔呢?”“俺这里银子有的是。”“你那里哪来的银子?我看看。”“你看吧。”说着周宝花掀开柴火,她妈一看:“哎哟!这么一大垛银子,这是从哪里来的?”周宝花从头到尾跟她娘一啦,老夫人也放心啦。“孩子,你这么一啦娘就明白啦,你娘家爹做了几十年的官,混的银子连这一角子也没有啊。”这就一夜不表,清晨起来老夫人洗罢脸,吃罢饭,套上车急急忙忙往家赶,干么呢?给周大人送信啊。

        来到府门下了车,老夫人见了周大人:“回来啦!”“回来啦”“咱闰女怎么样?”“不孬。”“反应够载啊,银子捎去啦?”“你那二百两银子捎回来啦,人家不收。”“不收?”“人家那屋里银子培了一大垛。”周大人一听不信,马上传下话去:“派六辆车给我装十二箱银子回来。”这就派去六辆车子,周宝花装满了十二箱银子,写了封条封好,回到府上,缷下车子,把箱子抬到待客厅,周大人见了说:“先别启封,打发人套车去接闰女、女婿。”

        第二天派上人去接闰女走娘家,周宝花梳洗打扮,宋小换上一身好衣裳,俩口子坐上轿车来到府门,下车进了待客厅,见了老的,行了大礼。周宝花一看箱子封的好好的,说:“爹!你怎么没打开看看。”他爹说:“看啥,还不是一堆砖石瓦块,我等你来一堆看呢。”这就揭开封条一看,白花花的银子,满满当当的装了十二箱,把周大人闹了个大红脸,老夫人赶紧吩咐摆上酒席候女婿,周大人端起酒高兴地说:“这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。”老夫人接着说:“歪打正着结良缘。”宋小说:“宋小拾了个好媳妇。”周宝花说:“多谢爹爹把俺撵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讲述者:权受本,男,十六里河镇涝坡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记录整理者:关涛,男,文化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采录时间:1988年3月23日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采录地点:区机关招待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流传地点:十六里河镇

Powered by 版权所有济南历城区文化馆 网站ICP备案号:鲁ICP备15029053号-1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办事处北临世纪大道东段 电话:0531-88901475 邮箱:jnslcqwhg@163.com
技术支持:山东安布雷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