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内容详情内容详情

【历城民间故事】——暗换朝

发布时间:2018-12-13 发布者:admin

   咋叫暗换朝?我拉拉①这个意思。

      说是在早没有秤和斗,买卖东西,就是一个拿银子,一个给东西,给多少是多少,要多少拿多少。后来人们学乖了,光想多拿银子少给人家东西。

       这个事儿叫天老爷知道啦,打发神仙下凡,装扮成道士来到山东李家庄。李家庄有个李员外,一大片产业,子孙满堂。有一个小孙子长得最灵透,正在学屋里上学。

       这个道士来到李员外大门上就念经。李员外吩咐家人给他米,米不要;给他面,面不要;给他银子,银子不要。李员外就出来问他:“道长,你到底要什么呢?”

      道士说:“我要东海大的一缸油;再要泰山大的一块玉。”

      这可把李员外难住了:东海大一缸油,泰山大一块玉,上哪里淘换去?愁得李员外眉头不展,在厅房里来回地逛游。这空里,李员外的小孙子放学家来,瞅着爷爷不欢喜,就问:“爷爷!你这是愁的啥?”

      “咳,你是知不道啊,大门外边来个道士化缘,给他米,米不要;给他面,面不要;给他银子,银子不要。他要东海大一缸油,泰山大一块玉,这不是难煞人吗?”

      小孙子说:“爷爷你别管啦,你歇着去,我打发这个道士。”

       说着小孙子就弄来张纸,铺在桌子上,下笔就画。画了个撇子②,就是那个斗;又画了个秤,画上秤杆,画上星子。他画个什么样,就叫木匠做个什么样。府里木匠多了,也有做撇子的,也有修秤的,一霎就做好了。

      小孩拿着撇子和秤来到大门外,对道士说:“道长!你要的东西好办,给你这个,你先称称泰山多么重,再量量东海多么沉,俺好给你准备去。”

      道士听了哈哈大笑:“好!好!我要的东西全了。世人心不正,才要斗和秤呢,有了这个才有了数,不能再坑人家啦。”又说:“快把你爷爷叫来。”

道士见了李员外就说:“老员外!你这个小孙子很精,我给你提门亲吧?”

      员外说:“那敢情好,是哪里的?”

      “山西刘员外家一个孙女,长得挺俊,我给你提提。”

      李员外就问:“离这里多么远呢?”

      “八千里。”

      一个山东,一个山西,它不八千里地嘛,远了去啦。这么说完了,一转脸道士就没了。

      没了怎么的呢?原来道士上了山西,来到刘员外大门上,他又念开经啦。

      刘员外见是化缘的道士,赶紧让家人给他米,米不要;给他面,面不要;给他银子,银子不要。         刘员外就出来问他:“道长!你待要么呢?”

      “我要蒙天一块布,把天蒙上。”

      这可愁坏了刘员外,蒙天的一块布,上那里淘换去呢?

      刘员外正愁得没法,他的小孙女从学屋放学家来,一问爷爷,怎么来怎么去,小孙女就说:“爷爷!你上一边歇着,我来打发这个道士。”

      小孙女弄个纸铺在桌子上,使个笔画,长的是五尺杆子,短的是量布的尺,拿到木匠那里一霎就做好了。小孙女拿着五尺杆子和尺来到大门外,跟道士说:“道长!你要的蒙天一块布好办,你先用这个量量天有多么宽、多么长,我好给你截布去。”

      道士听了哈哈大笑:“好聪明的小妮儿,快把你爷爷叫来。”

      见了刘员外,道士就说:“老员外!你这个孙女很精,我给你提门亲吧?”

      员外说:“那可好哩。”

      道士从根到梢一说,刘员外挺同意,就挂着:“这么远怎么娶亲啊?”

      “不要紧,看好了日子我来迎亲。”说完话一转脸,道士又没了。

      没了,他又上天啦。待了一阵子,看个好日子,他又下到山东,到李员外家就说:“那门亲事就了③,得马上到山西娶亲去,你在家里赶紧搭棚挂灯,准备酒席,雇上吹鼓手,伺候着迎亲吧。”

      李员外喜得没法,沏上好茶给他满上,道士端起碗来光呵气。你想啊,他是个神仙能喝凡间的茶吗?也就是闻闻那个味就行啦。

      道士说:“这么着吧,快打发你小孙子吃巴饱了,洗洗,换上新衣裳,跟我迎亲去。”

       吃了后晌饭,天也黑了。道士领着小孩出来庄里数地,在土垃地里画了个十字,叫小孩站上,又递给小孩个青秫秸④——这可是件宝贝——对小孩说:“孩子!你闭上眼,多大的动静也不能睁眼,一睁眼就了不得。我吹三口气,咱就上山西。”

      真格的,小孩闭煞眼,道士吹了三口气,“呜”的一阵风就到了山西,来到刘员外府上也就是半夜子时左右。道士就喊:“刘员外!快开门。”

      里边问:“谁呀?”

      “你家贵客来喽!”

      刘员外开开大门迎进去,他孙女还不知道哪里的事呢,直埋怨:“俺这个爷爷,你咋不早给俺个信,俺也好早准备准备啊。”

      这就赶快地洗脸梳头,吃了点么,就出了庄子。走出去里数地,道士画了两个十字,叫他俩站上,又送给他俩一人一截青秫秸,“噗!噗!噗!”吹了三口气,“呜呜”地腾云驾雾又回到山东。

来到李家庄庄头上,也就是鸡叫刚明天。真格的,那吹鼓手、花红轿,呜儿哇儿地迎出庄来,把新人接进府里,拜罢天地,入了洞房。

       成亲以后,小两口好得和一个人似的。好着好着可就来事啦:这个小孩光在家守着媳妇,书也不念,活儿也不干,谁说也不挪窝。

       转眼过麦啦,他媳妇说:“你出去看看,咱觅的伙计拔得麦子怎么样?”小孩拨浪拨浪头,就是不挪窝。

他媳妇寻思,这玩意儿不行,就说:“你上那屋里呆一霎再过来。”

       小孩前脚走,他媳妇随后在桌子上铺张粉连纸⑤,照着镜子比量着自家的脸就画,画的和真人一模一样。画好了把纸竖在椅子上,她就躺到床上蒙头睡了。

      小孩回到屋里,见他媳妇坐在椅子上,喊也不答应,过来用手一拍打,还是张纸哩。他媳妇爬起来说:“有这个行了吧?”

        “行啦。”

       “把它叠起来装到腰里,去到坡里没人的时候,打开看看;有人的时候千万别看,看待出事。”

“啊。”小孩嘴上答应得挺好,来到坡里就忘了。他刚打开纸待看,伙计们就围上去说:“呦!这不是咱那女掌柜的吗?画得真俊。”

      伙计们你抢我夺,三夺两夺,来了一阵风就把画刮到天上,下了北,上了北京城,落在金銮殿里。

      皇上一看眉开眼笑,相中啦。他寻思有这么张画就一定有这么个人,这就让手下人比着这张画做了个印板,印开印开;又找来些变戏法的、唱戏的、抽签的、算卦的,吩咐他们带上画到处里选娘娘。

      这伙子跑江湖的,有的上南,有的下北,有的奔山东,有的奔山西,选了半年也没选着。

事儿也碰巧啦。有一帮玩马戏的来到山东李家庄,在庄头找了个大场院,当中间竖上杆子爬刀山,底下拉开场子跑马戏,转遭蒙上布帷子,招来看热闹的真不少。

      嗯?那个爬刀山的爬上去朝庄里一瞭,瞭见一个女的和画上的一样,赶紧顺着绳子溜下来,没命地咋呼:“选着娘娘喽!”

      呼拉拉大队人马就把李家庄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,指着画要娘娘。小孩听说傻了眼,哭得眼泪都没了。还是他媳妇有主见,就说:“事情到了这一步你哭也白搭,干脆我跟他们去。到北京城皇上那里,我就长病,长病不能拜堂,我就等着你。我走了以后,你就生豆芽,再绣上豆芽衣裳、豆芽裤、豆芽帽子、豆芽鞋,浑身上下都是豆芽。你记住:我一走就生豆芽,豆芽扎了根你就到北京,到那里你听我的。如今这个皇上做到头啦,咱想法换他的朝。”

      这么一说,小孩不哭啦。他媳妇一走,他弄上豆子就生豆芽,绣豆芽衣裳、豆芽裤。看看豆芽出齐啦,使个小车子推着,白黑地走了二十来天,才到了北京城。

      俗话说:十七、十八生豆芽,二十七、二十八就下锅炸。这空里豆芽扎根扎得老粗的哩。他就推到午朝门外,吆喝着:“卖金丝豆芽唻!”

正吆喝着,从皇宫里走出来个丫环,说:“新选的娘娘有旨意,要吃你的金丝豆芽治她的病。”

      小孩心里话:有门!这就推着车子来到后宫,皇上听说来了个卖豆芽的能治病,也赶了来。这个媳妇就说:“皇上啊!别叫这个卖豆芽的走喽,多咱⑥吃完这车子豆芽,我的病就好了,好了咱就成亲。”

      皇上连声说:“行!行!行!只要能治好你的病,你说咋着就咋着。”

      这么着就把卖豆芽的小孩留下,格外给他出了个铺,守着他的金丝豆芽。厨师见天做豆芽。哎!这个媳妇吃上一碗病见轻,吃上一碗病见轻,恣得皇上不住嘴地问:“豆芽快吃完了么?”

小孩看看豆芽下去不少,也沉不住气,偷偷地催他媳妇快拿主意。他媳妇说:“你别慌,我自有办法。”暗地里嘱咐贴身的丫环,找上两个可靠的刽子手,单等皇上再来,听她的号令行事。

      转过天来,皇上又到后宫,就问:“娘娘的病好利索了吗?”

       媳妇说:“心病好了不少,可是这头……”

       “哟!头又咋的啦?”

      “头疼。皇上!我一见你穿的这身花里胡哨的,我就眼晕、就头疼。你看人家卖豆芽的穿的那身,绣的那豆芽根是根、梢是梢,水灵灵的多喜人。干脆你俩换了吧。”

      “啊!这个……”皇上有心不换吧,又恐怕心爱的人真的头疼,有个好歹;有心换吧,这豆芽衣裳如何赶得上龙袍玉带哪。

      皇上这里一打愣,媳妇在那边又咋呼:“哎哟!疼煞我啦。皇上!你麻利地换下来,好了病咱立时成亲。”

      “好!好!马上换。卖豆芽的快脱下你那身衣裳。”

      小孩这霎又拿了一把:“俺这身衣裳别看不起眼,可是祖辈传留的宝贝。”

      “什么宝贝不宝贝,换过来有你的好处。”

      这么着,皇上就穿上了小孩的豆芽衣裳、豆芽裤、豆芽帽子、豆芽鞋,活生生是个卖豆芽的。小孩呢?头戴皇冠、脚穿朝靴,龙袍玉带一扎刮⑦,比皇上还像皇上。

      看着小孩穿戴好了,他媳妇大声喊:“来人啊!”——刽子手就上来啦——说:“把这个卖豆芽的给我杀啦,可气煞我咧。”

      丫环也催促着:“娘娘有旨,赶快地杀!”

       皇上一看要坏事,就喊:“别价!别价!我是皇上。”

       小孩他媳妇说:“大胆!就凭你这身穿戴还敢冒充皇上?!快拉出去!”

       “是!”这就推出午门开刀问斩。

       转过脸来,他媳妇就冲小孩说:“皇上!如今我这病也好啦,咱拜堂吧。”

       “不挑个日子?”

       “甭挑甭拣,今天就是好日子。”

       小孩说:“娘娘请!”

       他媳妇说:“皇上请!”

        这就“暗换朝”啦。

 

       ① 拉拉:拉呱儿,闲谈。

 

       ② 撇子:斗的俗称。

 

        ③ 就了:成了。

       ④ 青秫秸:绿色的、去掉穗的高粱秆或玉米秆。

 

        ⑤ 粉连纸:一种一面光的白色纸,比较薄,半透明,可以蒙在字画上描摹。

 

      ⑥ 多咱:什么时候,几时。

 

      ⑦ 扎刮:打扮。

        讲述人:郭天俊,男,汉族,62岁,农民,小学(夜校),绣川乡北坡村

      整理人:关涛,男,汉族,53岁,文化局干部,高中,北京

      采录时间:1987年6月15日

      采录地点:绣川乡北坡村

Powered by 版权所有济南历城区文化馆 网站ICP备案号:鲁ICP备15029053号-1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办事处北临世纪大道东段 电话:0531-88901475 邮箱:jnslcqwhg@163.com
技术支持:山东安布雷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