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内容详情内容详情

【历城民间故事】——儿娶媳妇娘出嫁

发布时间:2019-01-16 发布者:admin

拉呱先说人。说这个人姓韩,叫韩信;住在哪里?港沟北神武这块地。韩信他一个姑姑找①到邢村,相隔五六里地。这个韩信不大,十来岁,常上他姑姑那里去。这越长越大了,他姑姑就在邢村给韩信说了个媳妇。他两个人认得,可没说过话,那霎不兴拉拉。

沿着这日,韩信姑姑这个庄唱戏哩,他姑姑给韩信捎信儿来,叫娘家侄儿看戏去。韩信他妈想:找的媳妇是那个庄的,我得给他做件好衣裳。怕女家笑话穿得孬了,他妈就给韩信做了个褂子。他这个妈活儿特别好,做得特别合身。

吃早饭这工夫,他妈说:“韩信啊,你姑姑庄里不是唱戏么?叫你看戏,你去吧?”

“行啊,吃了饭我就去。”

他妈说:“你去呵穿上那个才做的褂子。”

“行啊。”

韩信穿上褂子就跑去看戏啦。到了那里就开戏喽,看了一头晌午戏,刹了戏,这个韩信就上他姑姑家吃饭去。那会儿呢,晌午吃了饭,到了快热的时候,就上庄外头凉快凉快。庄外头是他丈人的一个园子,他可不知道呢;他丈人在会上忙买卖,叫他闺女在那里看园子。韩信逛游逛游就上这菜园子里来啦。

菜园子里一个园屋子,挂着个帘子,他心想:“上那个园屋子里凉快凉快吧。”一掀帘子,他那媳妇在那床上躺着呢。他媳妇一看他去了,就赶快起来,拿个杌撑子叫韩信坐下。这工夫两个人他看她她看他的,这韩信就鼓不住劲儿了,就扑头上脸地闹啊,他那个媳妇不干。他媳妇不孬,可怎么着也缠磨不过他,就说:“行是行,你得把你那个褂子脱下来,我得铺上。”

韩信那工夫年轻,那个急劲儿,别说褂子,脱下那个裤衩子铺上也行啊。把那个褂子脱下来给那个女的铺在身子底下。玩了一畔子②,听见那个庄里打鼓了。他再给他媳妇要这个褂子,怎么也要不过来,哀告也白搭,说:“开了戏了,我得看戏啊。”

她说:“开戏也不管,不开戏也不管,这个褂子是要不回去啦。”

“不给我,我上我姑姑家去啦。”韩信就光着膀子跑着上他姑姑家去啦。

他姑姑问他:“韩信你那褂子呢?”

“别提了!姑姑。怪热的我出去凉快凉快,到了那个井台子上,我把褂子脱下来,搭在井梁石上,就歪在那里睡着了,醒了这个褂子就没了呢。”

他姑姑就埋怨这个娘家侄:“你看你妈刚给你做了个新褂子,你这孩子这么大意!没了没了吧,穿上你姑父的。”

他就穿上他姑父的褂子跑出去看戏了。看了一个晌午的戏,刹了戏也没上他姑那里去,穿着他姑父的褂子跑了,家走了。没了褂子,落了家里一顿埋怨,后来也轻易不到他姑姑那里去了。

俗话说,三月的孩子过不了年啊。待着待着这就腊月里了,韩信的媳妇生了个孩子。这孩子一生下来,急得她娘家妈没法没法的。在先,她那个娘家爹看出事儿来,就骂,闹她娘家妈看得家不济,就给这个闺女气吃。一添了这个小孩呢,她妈就跟闺女商量说:“咱把他埋在园子里,埋得浅点儿,叫那狗刨叉了也就散了。”

她闺女说:“怎么着?给我埋了?不行!我这是有主的。”

“什么?你还有主的?你这是嫌我死得慢啊?!”

“不行!你到那边叫俺姑姑来。”

她妈无可奈何地,跑来叫她姑(就是韩信的姑姑),说:“小妮子叫你去一趟。”

她姑姑卯里卯榫地也扫听到了,知道闺女快月子了,就去了呢。去了,开了屋门,一个小孩呱呱地哭,她那个娘家侄媳妇就在炕上搂着孩子,说:“俺姑姑,你来了么?”

“来了!”

“俺姑你还得送我去呢。你开开那个柜,拿出那个褂子来。”

一看这褂子,她姑姑就明白了七八分,就说:“送你去就送你去吧。”

她姑姑拿着褂子,她抱着孩子,就来到神武庄头上。她姑姑说:“你在这里坐着等我一霎,我先到家里。”

一进大门韩信他这个姑就喊:“嫂子!”

“么?他姑姑?”

“那回唱戏呵,韩信掉的褂子,我给他找着了。”

“找着了好啊。”

“你看这褂子是吧?”

“是了。”

“可是这么着,你看准,大估量估量,是你的你留下,不是你的你别留人家的。”

韩信这个妈呢,她个人做的活儿到多咱她也认得:“啊!说一千道一万,就是我做的那个褂子。”

“这么着你留下这个褂子,我可得给你道喜哩。”

她回头就把她娘家侄媳妇领回家来了:“嫂子!你赶紧拾掇个铺,叫孩子歪倒睡觉。”

韩信他妈慌天忙地地拾掇屋子拾掇铺,就叫她儿媳妇搂着小孩在屋里睡觉了。

媳妇去他家的时候正是做后晌饭的时候,韩信在坡里干活儿不知道啊。天黑了韩信回家,那些放不住话的人就说:“你媳妇抱着小孩上你这里来了。”

说不说的他不信,扛着家伙家去,一推屋门,他那个媳妇搂着个小孩呢。这个韩信别说了,臊得站也没站住,一扎猛子就跑出去二三百里地。做么呢?他嫌丢人,嫌不济。可你早干么去了?

韩信心里话:跑得远远的可就找不着我了。待了多少年哪?出去待了十六年,也没上家打信。出去这十六年,韩信正而规结地做事儿,混的钱不少。

再说,韩信一跑了,他这媳妇拿着他妈比韩信待这里还强哩。人家娘们挺结缘,就拉巴着这个小孩,一年小二年大的,就给韩信这个儿说了个媳妇。

到了十六年的光景呢,韩信寻思他媳妇早嫁了人家,小孩也早死了,就想着回家。带着个钱来到济南,相隔神武还有好几十里呢,没太阳了,不敢走啊,怕有断道③的,就在那里住店了。第二天早上爬起来就走,天不明就到家了。到了庄子边上,就听到庄子里有鼓手吹拉弹唱挺热闹。

“这是什么事儿啊?还有轿啥的?”赶到韩信迈进自家大门,唉,正沿上他儿子娶媳妇。

韩信他妈一见,两手一扎煞:“哎哟!俺那个好儿!你还回来呀?你扑拉扑拉腚走了,家里撇下老的老、小的小,可多亏了你媳妇啊!到如今人家还梳着抓髻子④容易么?”

他媳妇光在一边抽搭,这邻舍百家也有数落的,也有圆成的,就中有人出了个主意:“别嚷嚷了!反正是已就了,浪子回头金不换,咱截就娶媳妇这个轿,把她婆婆妈娶了吧。”

大伙子七手八脚地把韩信媳妇打扮了打扮,拥到轿里,鼓手吹着,在庄里转悠一大遭。这就叫“儿娶媳妇娘出嫁”。

 

① 找:嫁。

 

② 一畔子:一段时间。

 

③ 断道:抢劫。

④ 抓髻子:旧时未婚妇女发型。

讲述人:曹会方,男,汉族,80岁,农民,文盲,绣川乡白云村

整理人:关涛,男,汉族,53岁,文化局干部,高中,北京

采录时间:1987年7月6日

采录地点:绣川水库招待所

Powered by 版权所有济南历城区文化馆 网站ICP备案号:鲁ICP备15029053号-1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办事处北临世纪大道东段 电话:0531-88901475 邮箱:jnslcqwhg@163.com
技术支持:山东安布雷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