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历城民间故事】——风雨配
发布时间:2019-03-07 发布者:admin
俗话说:十里不同俗。李家庄一带兴抢亲,才引出“风雨配”的故事。
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是大喜的日子,李家庄的大财主张灯结彩、披红挂绿,迎接赵家庄赵财主的儿子来抢亲。傍晚,赵家庄一班娶亲人马,在一片鼓乐声中进了李家。新郎跟岳父岳母相见,刚要请新娘子上轿,西北风带着麻秆子雨就下来了。雨越下越大,麻秆子雨成了一瓢浇,娶亲的一班人可就走不了啦。
过去的时候封建,吉日良辰不可误,李家打发人拾掇房子,让闺女和女婿在自己家里拜堂成了亲。婚礼完毕,人们都先后休息,洞房里就剩下新郎新娘两个人。
屋外大雨哗啦啦,屋内俩人不搭话。新娘坐在炕上等新郎来揭蒙头红,新郎坐在椅子上不敢动。过了一个时辰,新娘沉不住气了,偷偷掀开蒙头红瞧了瞧新郎:哎呀!长得真俊啊。他怎么不说话呢?噢!这是来俺家眼生,我得先说话。
新娘下床来到桌前,轻声慢语地说了声:“天不早了,歇息去吧。”
见新郎还是不动,又向前拉他的胳膊,不拉不要紧,一拉拉哭了。新娘纳闷,安慰他:“你想家吗?明天咱就走。”不说回家还好,一提回家新郎哭得更厉害了。
新娘猜不透什么事,问这问那,直问得新郎放声大哭起来。下雨下了一整夜,新郎哭了大半宿,新娘纳了一夜闷。
天刚亮,新娘开门到上房找爹娘,把这个闷一五一十地讲了个仔细。父母也闹不清楚,就打发刚从外地要账回来的儿子李识恩去劝妹夫。
李识恩来到洞房,见妹夫低头不语,走到跟前和气地说:“兄弟可好?为兄讨账路上遇雨刚回来,请兄弟原谅哥哥。”
新郎一听语音耳熟,慢慢抬头一看,四目相遇,两人都愣了神:
“是你!”
“这不是拾我包袱的兄弟吗?!”
“你在这里住?”
“你怎么来的?”
这一问怎么来的,新郎又哭起来,边哭边把他与李识恩分别后的经过叙说了一遍。
“哥哥,我叫王小才,父亲叫王爱财,家住河南王家庄。父亲以卖布为业,养活母亲和我三口人,供我上学。父母对我疼爱,让我一心只读圣贤书,家务活从不让我干。长到十八岁,也没赶过一回集。一是怕我累着,二是怕耽误学业,三是怕到集上要这买那花钱耗费。
“去年七月,我要去赶集,爹不愿意。我说到集上不乱花钱、只跟爹学生意,这个样才答应我去赶集。那天,我是头次赶集,心胜,推着布车子跑得快,一气出去十几里,累了一身汗。回头看看不见爹的影子,我就在道路旁一棵大柳树下停车歇脚,一看石头上放着个小包袱,四下看看没人,知道是有人忘了这里的。我把小包袱拿起来,放到车子布底下。一霎的工夫,哥哥你跑来了,问我拾到东西没有,我拿出包袱给了你。
“你走后,我爹赶来了,我把拾包袱的事说给他。他一听,就问包袱里盛的什么?我说是钱票子,爹又说:‘你拾到这么多钱,得吃一辈子。’
“我说:‘那个哥哥说,包袱里一张就够我吃一辈子的,他给我我也没要。’
“爹听到这里,气得胡子都扎煞起来,骂我傻瓜,随手拿起根车棍子照我头上砸下来。我觉得当时‘轰’的一声,就知不道了。等我醒来后,见躺在高粱地里边,沌混了一霎才明白,是爹一气之下打得我。我也不敢回家了,就一路要饭来到山东刘家集镇,在那个卖水面的炉子后边过夜。
“有一天,我拾到卖水面的掌柜的一把菜刀,怕丢了刀人家着急,我就把刀交给一个皮鞋匠,托他转交给卖水面的掌柜,我就到外边要饭去了。第二天,皮鞋匠把刀还给卖水面的掌柜,又说我怎么好,卖水面的掌柜过意不去,见我心眼好,就找到我,领到他家当了小伙计了。
“转眼又到了七月,赵家庄的赵财主要娶儿媳妇,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等新郎上轿去抢亲。不料那个公子忽然肚子疼得直打滚,实在没法来了。不知是谁出了个心眼,让我穿戴起来替公子抢亲。我不愿意来,经不住掌柜的劝说,在人家手底下当伙计没办法,只得来了。
“谁想到一进门,大风大雨也赶来了,走不得,就当地拜堂成亲。你想想我成人之美、替人抢亲,洞房之夜我能坐得下吗?更不知道是你的妹妹,你看这是什么事,这……咳!”
李识恩听后一切明白了,忙说:“原来如此,妹妹和你婚事有缘,这个亲就成了。”
“这可不行!赵家还等着哩。”
“这个好办,我马上跟父母妹妹商量去。”
李识恩带王小才到上房与二老一一引见,说明详细经过,全家欢喜,当即打发人去赵家庄找赵财主退亲。王小才与李识恩的妹妹李识秀定为夫妻,华堂已拜不再重复。
李识恩和父母感王小才的恩,喜王小才的貌,赞王小才的德,决定把李家家业分一半给王小才,王小才不应,双方争执不下。还是李识秀有方,只要了一个杂货铺和一个布店,小两口从此定居李家庄,开起了店铺。
几年下来,王小才的布店货真价实,薄利多销,名声四扬,方圆几百里的买卖人都慕名来购货。可巧,王小才的父亲王爱财也来了。
王小才见父亲来了,派人留下他,安排住宿,每天好吃好喝招待着。几天过后,王爱财坐不住了。买卖人以挣钱为本,虽说吃住不拿钱,每天不挣钱也受不了,他强着要走。王小才让人把他请到上房,父子相见,父不认子。
“爹!你老可好?”
一声“爹”把王爱财喊了个愣,心话:这是谁?怎么叫我爹呢?我的儿吗?他死了啊。
王小才见爹不认得他,就脱了帽子掀起头发,让王爱财看了看。
王爱财一见头上的伤疤,心里“咯噔”明白了:是儿子!
他拉起儿子:“孩子!我对不起你呀。”
父子俩哭了一阵子,儿子问:“我娘她好吧?”
“你娘还算好,就是整天想你。孩子你回家看你娘去吧!”
王小才说:“不用了,娘今天就来到。”
“她知道吗?”
“三天前我打发人赶车去接她老人家去了,估计今天就到。”
果真,不大一霎他娘也接来了。母子相逢,婆媳相见,亲家相识,皆大欢喜。
从此以后,王小才一家在李家庄定居,全家团圆,过上了好日子。
隔豆点石①
满清政府腐败无能,中国人处处受外国人的气。光绪年间,有个德国大力士来济南大摆擂台,骄横一时,中国人都不敢惹他。
这个洋鬼子觉得在济南城里无用武之地,就到乡下寻衅闹事。这天他骑马出南门来到仲宫,在仲宫村南先锋店村北碰着个老头。
这个老头到仲宫街上卖完豆腐,归来途中觉得饿了,就停下来坐在路旁,把豆腐包铺在一块倒了的石碑上,拿出一块卖剩的豆腐,刚想用豆腐刀打着吃。
德国大力士走了过来,操着生硬的中国话说:“老头,这是什么村子?”
老头看了看他,待搭不理地说:“先锋店。”
“这里有能人没有?”
老头问:“什么能人?”
德国人挥了挥拳头:“会武术的。”
老头反问他:“你会武术?”
德国人傲慢地说:“哼!我从天津到沧州,从沧州又到济南府,没有一个对手。中国人像豆腐一样,不顶打,不顶打!”
老头一听气得肺都快炸了,他说:“不是中国人不经打,是中国政府无能,中国人不敢惹你们。其实你连我这卖豆腐的老头也不如。”
洋鬼子听了哈哈大笑起来:“吹牛皮!吹牛皮!”
老头一瞪眼睛,扬起巴掌朝那块豆腐猛地拍了一下,就听见豆腐底下那块石碑“啪啪”作响。
德国大力士向前一看,这块一尺多厚、五尺多长的石碑竟然裂开了一尺多宽的缝,分到五下里去了,把个洋鬼子吓得目瞪口呆,眼珠子差点掉出来,忙问老头:“老先生,你叫什么名字?”
老头一挺胸膛说:“我叫中国人!”
这个德国大力士本打算从这里再去泰安,一看农村卖豆腐的老头都这么厉害,只得顺原路回济南府去了。
原来这老头姓刘,叫刘登,当年在天津混穷时参加了义和团,练就了一身好武艺,用大刀杀过洋鬼子,也是外国洋枪屠杀下的幸存者。义和团失败后,他隐姓埋名回到家乡,从来不讲这段历史,也没露过自己的武艺。这次遇到这个德国人,他因地制宜,用的是“隔豆点石”的绝招。
为了教育后代,那块石碑在原地保存了六十多年,文革中才被砸碎造了“大寨田”。
① 本文讲述人、整理人等信息佚失。
② 讲述人:张尚文,男,汉族,43岁,农民,高小,仲宫镇门牙村
③ 整理人:井安祥,男,汉族,35岁,文化站干部,初中,仲宫镇门牙村
④ 采录时间:1987年7月7日
Powered by 版权所有济南历城区文化馆 网站ICP备案号:鲁ICP备15029053号-1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办事处北临世纪大道东段 电话:0531-88901475 邮箱:jnslcqwhg@163.com 技术支持:山东安布雷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